问诊茶产业科技含金量_优游ub8_ub8登录

问诊茶产业科技含金量

来源:优游ub8     发布日期:2023-11-21 11:42:01

优游ub8

  项目示范基地所在地区不仅是西部茶叶重点发展优势区,还是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区。茶产业在两个地区均为地方支柱产业,但产业技术水平落后,产业技术需求与科技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急需外部技术支撑。

  四川省秦巴茗兰茶叶科技有限公司等茶企对此感受颇深。多年来,他们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合作,打造茶叶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

  依托秦巴茗兰公司建立的示范基地就是这里面之一。9月29日,“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秦巴山区现场观摩会在该示范基地所在地四川省平昌县召开。记者获悉,该项目是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

  走进位于平昌县的秦巴山区优质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松土除草机、翻耕机、物理捕虫机等机械正在田间作业,每年最后一次的机采即将结束。从2018年项目落地,项目首席专家、茶叶所研究员曾建明已经来过五六次,重点任务聚焦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自古以来,茶叶收获都是靠人工摘取,这样不仅会耗费大量劳动力,而且效率低、耗时长。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近年来茶叶种植户很难招到大量采茶工。

  早在2014年,曾建明作为茶叶所的专家代表就参与平昌县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那时当地茶园面积比较小,主要靠人工采摘。”曾建明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回忆,但他们也预料到,以后种植规模上来了,人力成本会成为问题。

  事实如此,平昌县茶园面积从2012年的1万多亩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万亩,劳动力短缺是产业面临的瓶颈之一。

  幸好工作做在了问题的前面。2017年底,当项目正式批准实施时,茶叶所专家再一次通过当地考验查证、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沟通,最终选择由秦巴茗兰公司承建秦巴山区优质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

  据秦巴茗兰公司总经理王浩介绍,示范基地为4年生茶园,目前采用“春季手工采茶+夏秋机采”的生产模式。

  为何不一年四季全部采用机采?曾建明解释,平昌县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既要考虑当地茶农的接受程度,又要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高端茶叶的需求,“留有手工采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但就手工采摘和机采对比看,据测算,一台采茶机只需用工5人,每天能采摘鲜叶5000多公斤,一台机器相当于100多名采茶工采的量,一亩茶园可节省本金320元。

  实际上,茶叶要实现机采,有诸多影响因素。比如,行距是否适宜,是否有利于机采茶树品种等。正是有了前期铺垫,项目最终选在平昌县建立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茶叶是平昌县支柱产业,平昌县副县长马军在会上介绍,该县有17个乡镇95个村发展茶产业,截至2017年底,全县茶叶产量4840吨,实现产值8.5亿元。

  除了项目所选的示范基地要求具备比较好的产业基础,曾建明介绍了选址的其他原则,即区域产业中典型性强、政府脱贫攻坚重要抓手、业主合作意愿强烈、开放带动能力好。

  按照选址原则,项目分别选择四川省平昌县、南江县、旺苍县,陕西省县、白河县,湖北省竹山县,云南省澜沧县作为核心示范基地所在县,但示范内容有所不同。

  比如,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承建的示范基地是“低效老茶园改造技术集成模式”,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示范基地是“茶叶品质提升技术集成模式”。

  不难看出,上述地区不仅是西部茶叶重点发展优势区,还是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区。“茶产业在两个地区均为地方支柱产业,但产业技术水平落后,产业技术需求与科技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急需外部技术支撑。”曾建明告诉记者。

  为此,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强调集成技术体系化和针对性,重视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和辐射带动并重。

  立项之初,茶叶所先后由副所长阮建云、研究员曾建明带队赴四川、陕西、云南、湖北等4省7县进行实地调研。随后,他们根据调研掌握的产业需求和国内茶产业发展动向,编制了项目集成总体方案,后期对其不断完善。

  曾建明回忆,他们在调研四川南江县时发现,当地虽然是茶叶大县,但老茶园比较多。由于管理不善、效益不高,部分茶园出现抛荒或半抛荒状态,“这是资源的浪费”。

  随后,茶叶所专家与南江县政府协商,引进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金枝玉叶公司,三方达成共识后,由该公司承建秦巴山区低效老茶园提质改造技术示范基地。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金枝玉叶公司应用机械化修剪、茶园营养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对4500亩低产茶园进行了改造。

  据介绍,该公司目前改造茶园已形成分枝密度适宜、生产枝粗壮的树冠,茶树复壮效果明显。

  据了解,为加强协作,项目组由中国农科院6个创新团队、2个研究中心和陕西、四川、湖北三省5个科研院校,9个省市县级产业主管部门及7个示范基地承建企业一同组成。

  今年4~8月,为了切实保障技术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茶叶所所长杨亚军、研究员曾建明带队组织技术专家赴川东北、陕南、鄂西北和云南普洱4大片区深入每个示范基地集中调研完善方案。

  虽然今年是项目实施第一年,但所得的成绩得到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组书记魏启文、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局长王述民等参会代表的肯定。

  王述民介绍,协同创新工程在刚开始时更多关注水稻、玉米、大豆等大宗作物,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扶贫任务的推进,他们都以为茶叶是一个很好的扶贫产业。2017年,中国农科院将果、茶两类多年生经济作物列入项目实施的主要作物之列,并安排茶叶所组织“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

  在曾建明看来,下一步不仅要总结完善技术方案、抓实技术落地工作,还要为地方政府发展茶产业当好参谋。

  尤其对于各地的脱贫攻坚任务,茶产业扶贫成为了很好的手段。比如,陕西白河县歌风春燕茶叶有限公司与茶叶所开展长期技术合作,通过自身持续不断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民投身茶产业,为产业脱贫作出较大贡献。截至2017年底,该公司与120户贫困户和35位残疾人家庭签订带动帮扶协议,年人均收入增加2500元。

  据介绍,项目组成员作为联络专家承担了项目区3市6县与茶叶所的战略合作项目,为项目区发展茶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和产业咨询,如今年为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编制茶叶发展规划。

  “以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强与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协作,通过举办现场会、培训会等方式加强技术辐射推广,提升区域产业科技含量。”曾建明说。

  据悉,2018年项目组成员在云南澜沧及陕西、西乡组织培训班3个,参加四川南江、平昌及陕西镇巴等3个培训班授课,重点就茶树品种、营养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园机械化等开展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1500余人次。

上一篇:奉化日报-数字报刊渠道

下一篇:情形式陈设让生果“活”起来